2009年6月18日 星期四

胡蘿蔔先煮再切更健康

今天的自由時報有一則報導,英國新堡大學研究指出,胡蘿蔔受熱會破壞細胞組織,讓胡蘿蔔流失水分,原可增加鐮葉芹醇濃度,但是被破壞的細胞組織表面又會讓水溶性養分如醣、維他命C,帶著其他成分如鐮葉芹醇一起流失,若先切再煮,與外界接觸的面積變多,就增加養分流失量。現在新的研究認為,胡蘿蔔整根烹煮後再切,更能保留抗癌物質,「先煮再切」的胡蘿蔔所含的抗癌成分「鐮葉芹醇」,比「先切再煮」的胡蘿蔔含量多25%。胡蘿蔔整根烹煮不僅能留住抗癌成分,還能鎖住美味。研究進行的矇眼試吃,10人中有8人都喜歡先煮再切的胡蘿蔔味道;研究負責人新堡大學農業、糧食與鄉村發展學院的布朗特博士說,這是因為胡蘿蔔整根烹煮時,形成胡蘿蔔獨特甜味的天然糖分濃度會提高。(編譯管淑平綜合報導)

今年天氣異常,很多農場都種不出大隻的胡蘿蔔,因此用小隻的胡蘿蔔銷售,反而獲得消費者青睞,因為小的胡蘿蔔比較甜,可能也和烹調法有關,因為小所以不必再切,整隻煮,反而更甜,不管如何,多吃就對了。

2009年6月15日 星期一

國立台北護理學院生活達人研習營記實

梅雨鋒面報到連日來陣雨不斷,田間還很潮濕,馬上要辦活動,除了擔心下雨之外還擔心田太濕讓學生滑跤,活動的前一天,一切的準備工作都已經完成,只等待隔天活動的到來。

6月13日天氣晴時多雲偶陣雨,一大早出大太陽,約9點左右開始烏雲聚集,活動開始涼風吹來,進行到一半下了一點小雨,一直到下午約2點開始下大雨,還好戶外活動已經結束,也感謝老天爺的配合。

上午約9點40分遊覽車緩緩駛進來南河村,看到一個個青春活潑的大孩子,懷著好奇的心情來到農場,讓我想起年輕真好,也感嘆大學四年實在太短,還來不及做好入社會的準備,就已經畢業了。學生下車之後開始換雨鞋、戴手套,分組活動安排種菜、採收及施肥等農事體驗,原本想安排農機操作,但是因田地太泥濘而取消,總共活動2小時,對於沒有做過農事的人來說,2小時已經是肌肉酸痛了。

戶外活動結束之後,接著是室內活動,做生菜沙拉,學生自己洗菜、切菜、調醬,一切甘苦自己品嚐。接著吃午餐,除了肉類以外,所有食材都是有機的,就連碗筷都不用免洗碗筷,而是用瓷器及不銹鋼,以符合環保、生態。飯後稍做休息,開始分享健福經營的心酸過程,最後懷著對土地感恩的心回家了。

學生報到後開始換裝

體驗種菜苗

採收糯米椒


為秋葵施肥,換來兩手搔癢

中場休息吃冰

學做沙拉

全體合影

2009年6月8日 星期一

村長花百萬 打造愛的庇護所

10多年來,台南縣玉井鄉竹圍村長劉木圍自建鐵皮屋隔出8間套房,花費百萬元打造庇護所,免費收容村內無依孤苦老人、身心障礙者,有些人生活貧苦,連下葬的錢也沒有,為了讓他們能一路好走,村長也一手包辦後事,用愛心全心呵護村內這個讓老人家「老有所終」的棲身之所。劉木圍開設機車行30多年,連續擔任4屆村長,他的愛心庇護所設在自家2分大空地上,他不忍村內無依村民四處流浪,隔成套房添購家具,還自掏腰包裝設電視、冰箱、風扇、冷氣等,有些老人一住10多年,有些住不久,確切人數劉木圍倒是忘了,除了照料老人晚年生活外,也不乏曾有老人在屋內過世,目前免費讓10多位無依老人、身障者落腳。大夥兒感情很好,都說這兒是「愛心庇護套房」。雖然套房以鐵皮為頂,用水泥、木板隔間,看來簡陋,劉木圍說,對急需安置的村民而言,至少能遮風蔽雨,不用流落街頭,8間套房的水電費仍是一筆開銷,每月電費約4千元,夏天開冷氣時每月電費也要5、6千元,有些住慣庇護所的老人家,小孩也會每月依經濟能力協助支付部分水電費,但家境困苦的老人則免繳,多年下來勉強打平。(取自自由時報2009/6/7記者楊美紅

今天看到這則感動的新聞,讓我又回想早上看到的失智症新聞,到民國145年每100位青壯年必須照顧75位老人,這個人口老化問題實在讓人擔心,難怪現在很多人都說,未來有一個行業很賺,就是老人的照顧醫療方面的行業。再對照現在我所處的南河村,很像這種現象提前到來,村內約100多人,多半是老人與老狗,每隔一段時間就有一戶人家少一人,村內缺乏生氣,很少看到小朋友在馬路上玩耍的現象,幾乎沒有過,年輕人都出去了,假日才回來,這讓我想要幫他們又不知該怎們幫?前一陣子曾想要成立一個基金會,『農村關懷基金會』,關懷農村內的老人、小孩、格代教養問題、低收入戶、身心障礙者、年輕人回鄉務農、農村生態、有機農業等,因為農業及農村是我們的根本,你曾想過嗎?如果有一天台灣吃的農產品都要靠進口時,會是怎樣一個場景,到時只能任人宰割,再也吃不到新鮮的食物了。

成立基金會或許不是我現在的主要目標,可能是未來目標,現在我的主要目標,是先成立庇護農場,目前已經找好合作伙伴,正在擬寫計畫書、申請立案等,立案後會徵求認養人,到時再請各位多多慷慨解囊,0.8公頃的庇護農場規劃提供14個工作機會給身心障礙者,希望能保證每人最低收入每月1萬元,庇護農場的名字就叫『健心有機庇護農場』。

2009年6月2日 星期二

想成立庇護農場好難!?

我在四月一日曾發表我想成立一處有機庇護農場,現在土地也租好了,驗證也正在檢驗,但是農場要立案似乎還有一段距離,我來說分明。

庇護農場申請單位可以是法人登記的協會或基金會,或商業登記公司,也可以是工廠登記者,但是就是不能農場登記者。因為我們是農場,若要去登記公司,又不夠資本(雖然說現在可以0資本,但還是要發展嘛),而且沒有必要再去租一個市區房子做公司(南河內的房子都不用繳稅,因此不可登記為公司),因此我們積極想買地蓋房子做公司(目前再談,但是農地依規定需於買賣後2年才能蓋房子,緩不濟急),這是需要很長一段時間。於是想找苗栗地區的法人機構合作,經過2、3家詢問及接觸,不是沒意願就是不願意出錢,甚至還想在此得到一些好處,這和我的理念有些出入,因此變成我不願意。

為什麼我想成立庇護農場,我只想找一些幫助,不管是政府或私人都好,可以幫助這個庇護農場,讓他收容一些還可以工作,但是又不容易找到工作的身心障礙者,由農場提供職業訓練及工作機會,那怕一個月薪水只有一萬元,我想這都對他的家庭有幫助。若將來這些身障者適應良好,已經有工作能力了,還可以推薦到其他農場工作,這就是我的本意,因此,這樣的庇護農場應該是不會賺錢,更不應該再將他的資源拿走,如果你有興趣又幫的上忙,告訴我好嗎?。

新增一位員工

經濟不景氣,很多廠商對於員工增聘相對保守,本場秉持幫助弱勢理念,並在本身運作尚可支付下,新進一位員工。何先生48歲,在來本場之前居無定所,也沒有固定工作,靠打零工過日子,做過板模工、泥水工、粗工、餐廳幫櫥等等工作。

台灣在7、80年代經濟大好時,建築業是很需要人才的,一般的粗工收入都很高,但是到了90年代,房市趨近飽和,建築公司及小包關店倒閉的很多,大型公司也開始使用外勞,因此類似何先生這種粗工,就漸漸被取代或忽略。很悲哀,他們的悲哀,台灣社會的悲哀,何先生年輕氣盛時貢獻給台灣的經濟,到老時雖不至於力衰,但總不敵年輕人,失業之後想要再找工作,四處碰壁,就連門口守衛現在都要年輕人,想要創業又沒有本錢也沒本事,最後只好流落街頭。像何先生這種例子我這邊已經有3個了,他們來了之後都很認真,值得肯定,下次若您有機會到農場來參觀,請別吝嗇給他們鼓勵一下!